C2B电子商务模式能不能帮助"中国制造"实现升级?
理论上能,但是实际操作上的难度相当大,可能性比较小。
长期以来,"世界工厂"的帽子一直扣在中国制造业的头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转型,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传统制造业也走到了新的拐点。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的强烈冲击下,大批中小型制造商的销路和固有渠道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这也直接导致众多制造企业开展起电子商务。现在谈C2B还为时尚早。
它们现在的优势主要是针对前一阶段的电子商务企业,因为中国的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冒进的产物,很多企业往往连商务都不懂就去做电子商务了。现在的实体企业去做电商时,对供应链、存货、仓储运输会更有理解,所以它们给客户提供的服务会比现有的电商好,仅此而已。而它们缺乏对用户的深入了解,缺乏所谓敏捷制造的能力,并没有达到非常先进的制造水平,没有根据用户需求灵活定制,而只是在传统大批量制造的企业为了生存被迫转型,很难做到根据用户需求去敏捷制造,就意味着即使收集到用户需求,用户需求是今天的,它明天也做不出来,半年之后做出来,需求消失了,或者需求大了,很多还是满足不了,所以这种时候谈C2B为时尚早。
转型的过程逼迫着制造企业必须要转型,它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接下来会有这种需求,就是利用C2B的模式来拓展市场,渡过难关。王煜全认为,现在这些企业要做的,是利用互联网提升服务水平。
这个事要一步一步来,因为C2B是相对比较终极的模式,完全是根据顾客需求按需生产,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更多的时候是利用互联网实现更多的信息搜索,解决更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更好的高效物流配送,让客户服务更好,一句话,就是让互联网先帮这些企业把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升级上去,但还是以传统模式为主、以互联网为辅的业务模式再逐渐的过渡到以互联网为主,这还有一段时间。
其实表面看是依赖营销,实际上表明电商是非常不成熟的,它只是把互联网当一个噱头,实现了更大规模的融资。电商企业花的钱都非常多,实际上基本功不扎实。比如在物流配送上,甚至在店面的经营管理上,仓储的管理上,都比传统企业落后。虽然披了互联网的外皮,但是比传统的商业企业,尤其是零售企业并没有明显的优势,那只好靠大资金成本去打价格战,希望打压竞争对手。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借助电子商务拓展内销市场正在逐渐成为很多制造企业的共同选择。如果说几年前,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属于个体卖家秀,那么现在,C2B就是策划、运营、推广、客服,一个都不能少。
因为每个人的需求千差万别,但实际上在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过程当中,最多就把衣服做成不同的号,鞋做成不同的码,但是每个人都定制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今天,根据大数据对每个人特殊的需求有了充分的采集能力,我们确实能够掌握需求,但是掌握需求不等于能满足。小批量多批次的数据制造出来的东西,要针对性的配送给客户,中间需要的信息化程度相当高,美国现在都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中国产业链整合比美国落后很多年,我们的制造水平单凭产品制造没有问题,但是产业链协作水平还是相当落后。这时候,需要产业链协作才能完成的C2B模式或者工业化大规模定制,很显然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
另外,电商之间不断爆发的价格大战也令人头疼,王煜全认为,这种依赖快速扩张的策略主要是由于电商企业基本功不扎实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