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一切皆有可能 然后电商平台系统引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以不再是梦想,我们的团队愿为您的企业打造质量过硬的网络平台,来展示与销售你企业的产品,从而做到传统营销到网络营销的过渡,蝶变科技真诚的为您服务!
张女士个人经历:10年前随丈夫陪读出国,求职三次屡受挫折,在当地买房后下决心自己创业,近期打算开设网络商店。
创业心得:1、经营方向选择成本小、周转快的商品 2、必须有稳定的货源 3、选址成熟社区,附近没有竞争对手 4、文化认同度高的商品更易热销。
虽然路途遥远,但张女士仍保留了一年回上海两次的习惯,除了看望依然留在上海的亲人之外,另外的使命是为她远在芝加哥城的小首饰店搜寻一批合适的货源。这位十年前上海某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美国华人家庭的创业先锋,除了平时接送女儿上学,大部分的时间都留给了这间开在住宅附近的商铺。
面对记者的谈话主题“创业”,张女士并不是十分认同:“在美国人的意识里,所谓‘创业’大多是指‘Google’这样的商业案例,我的商铺应该还不够格。”在她的坚持下,我们在接下来的交流中用“生意”取代了“创业”。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低调中,这家面积不大、普通不过的首饰店,平均每月有着五万美元的收入。
求职屡败转而创业
在海外的华人中,有太多的“打工皇帝”,而张女士最终走上创业道路,也与其屡屡失败的求职经历有关。
10年前,张女士学习工业设计的丈夫,在硕士毕业后赴美攻读博士学位,人之常情,她考虑带孩子出去陪读。“先生当时的奖学金条件不错,家属也有补助,因此知道去那边保证基本生活是可以的。但是在当时,跟大多数中国人对美国印象一样,那里是天堂,也是地狱,作为外来者,受歧视是肯定的。”但是为了先生的事业和孩子以后的教育,张女士并没有太多犹豫,便做出最后了的决定。
为了补贴家用,从第二年开始张女士试图找一份工作。但这对于原来只是专攻中文的教师而言,并非易事。于是,张女士先后学了计算机和会计,希望凭借这两个比较实用专业,可以在一些公司打工增加家庭收入。但因为语言不过关,张女士的求职范围比较狭窄,只能锁定台湾人的公司。
即便如此,张女士的求职之路也十分不顺利,因为公司倒闭或者搬家,她先后换了3家公司。金融风暴后,当地的一些公司更加不景气,待业过一段时间,张女士最后去的一家台湾高科技公司也潦倒收场,这次的结局更加离谱——老板把公司卖了落荒而逃。
经过了这些动荡,张女士越来越觉得打工不是出路。这时家里的一项变动促使她下了创业的决定——家里也买了房子。“置业之后,生活更加稳定,这给了我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实实在在地做一点事情。开店经商是比较适合我当时生活状况的一个选择。”她说。
综合考虑锁定首饰
对于在国内未曾有从商经历的张女士来说,项目的选择是主动的,也是十分慎重的,
“当时第一考虑是,成本不要太高。因为毕竟是第一次做生意,又是在海外,经营之后实际情况不得而知。成本小,周转快的商品风险就相对小些,”张女士说道。
张女士第二个考虑的问题就是货源。“这点从开店之前我就确定,做生意必须要有稳定的货源,否则在市场上很难有竞争力的。刚好我认识的几个朋友有首饰的货源。这类首饰主要是给年轻人装饰配件,而住家附近有不少学校和年轻社区,适销对路。”
最后一次对于选定商铺所在社区的考察,让张女士最终定下了首饰这个方向。“商铺所在的社区是个很成熟的社区,很多类型的商铺都只此一家,而当时社区中并没有经营首饰的店铺,到现在为止也只有我这一家。这样就少了很多竞争,生意压力也少了很多。”
一旦决定了项目,一切就变得容易许多。“由于法制健全,所以开店的准备工作很简单,找个律师商量一下就可以了。我觉得与之相比国内需要打点的比较多,没有一定的人脉会比较不容易。”就这样,张女士花4万元顶下了社区内的一家原本经营CD店铺,开始给自己打工,“当时装修十分简单,只是换了一个门面,买了新的货架,把灯泡都换成明亮的。”
误打误撞时机帮忙
张女士的店铺从诞生之初就没做过什么宣传:“美国的大商场很讲究市场推广,不过我这种社区店铺就不讲究了,我家附近的书店唱片店都不太有宣传,不过我们有社区电视台,在开店的时候报道过我的店,还有社区报有篇时尚报道也采访过我,这大概是仅有的两次宣传推广了,而且我没花一分钱。”
或许正是因为缺乏知名度,张女士的开局并不顺利。刚刚开业的那段时间,店铺每天营业额都很少得可怜,甚至有吃白板的经历。正当张女士为此愁眉不展的时候,幸运随之而——圣诞假期为店铺带来了转机。
“我的店是秋天开的,没过多久就是圣诞,算赶上好时候了吧。”张女士所在的社区紧邻着有几所著名大学的校区,国际学生很多,为了购买圣诞礼物不少人找到了张女士的店铺,在拉动营业额猛增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业务——张女士特别去学习了礼品包装,店里也开辟了礼物卡片专柜,由此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商铺第一次实现了盈利。
文化差异现实出发
首饰是个非常主观的行业,实际经营中,张女士感受到了两国人之间不同的文化品位差异。原来,张女士店里的商品主要是朋友的货源,他们有推荐目录,她自己会在其中挑选一些,然后将目录放在店里,顾客也可以指定。而张女士的女儿每年夏天都去欧洲的大学做暑期夏令营,她也会买一些当地的首饰、纪念品放在店里卖,不过母女俩相互之间分得很清楚,盈利都是分开计算的。但是,更多受美国文化熏陶的女儿,再加上年龄的优势,对当地时尚的把握来得更为准确,张女士坦言:“当然她的物品带来了不少顾客,我自己的首饰销量也会被带高。这方面她比我在行。”
对此,张女士总结说:“我毕竟在美国的时间只有10多年,有些店,别人赚我未必赚,就是因为本土的优越在里面。拿首饰来说,我店里卖的最好的几种,其实我本人都不怎么觉得好看,都是本土朋友推荐或者看当地杂志说很流行才卖的。如果我能在文化方面认同度更高的话,状况肯定会更好。很多人印象中都认为中国人开店经商,卖点中国特色-的商品更适合一些,我也卖过很中国化的一些东西,其实卖得并不好,所以还是要从现实出发。”
在找到差距和不足之后,张女士有的放矢,增加了灯饰的产品线。“卖灯饰是我自己的决定。在不同地域和年龄段,流行首饰的审美判断会有一定距离,但在看居家装饰中,这种差距就会小很多,家庭妇女的审美优势就得到体现。”张女士告诉记者说,“最初是我去欧洲旅游的时候,在奥地利买了一个灯饰放在店里,后来有个会计师太太非常喜欢,500美元买走了,我买的时候是300美元。于是,原本的一个设想在此之后就真的落实了。”
现在,张女士正打算在ebay上开一个网络商店。“在更大的,或者无限的空间内,文化差异会被模糊,我女儿去年新年帮我卖过一些首饰到其他州,效果非常不错。而且在网上开店是个趋势,我有个常客,是个学生,一直这样说。”这个计划张女士已经成竹在胸,“在今年圣诞前,它就会开幕了。”
记者点评:
放在海外的大背景下,张女士的案例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首先,十分不起眼但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善用律师。国内的创业者往往喜欢DIY,从头到尾一手包办。这样的做法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并不明智。在法律健全的地区,聘请律师解决生活中的大小问题,非常平常,而对于开业这样的事情,更是不可或缺。在各项法律法规不甚知之甚少,财务税收了解不多的情况下,请律师帮忙是最有成效,且最有保障的途径。
其次,在国内从小的个体商铺,到大的民营企业,家族式的混乱管理屡见不鲜。但在张女士的店铺内,女儿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合作者,从进货到收益都非常独立。从教育角度而言,这有着浓厚的美国色-彩。但是对于经营带来的好处就是,直接可以分析不同商品对于商铺最终整体收益的影响。
最后,也是在海外创业者出现频率较高的误区,就是大打“中国牌”。经验说,全球流行中国风,中餐、中医、中文、中装……等等“中”字辈的在海外一概有市场。不能否认,期间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但实际情况绝非这么绝对,毕竟那里不是中国。
未来的中国互联网领域谁是真正的领跑者,这就是这篇文章给你带来的启发,其是你自己就可以做行业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