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会员   
网站首页 >> 新闻 >> 文章内容

大数据时代下的中国将何去何存?

[日期:2023-11-07]   来源:  作者:   阅读: 0[字体: ]

    工业时代就两个大标记,一个是规模化生产,第二是全球化的贸易,产品交换。大数据时代是个性化单一性的生产和贸易,我发个文件给你就完成了。那么,海关没有了,外贸进出口税肯定也没有了。按这样的逻辑,如果万事万物都数据化了,数据化的东西可以按照人们的意志变成物质的东西,这个社会变革应该比农业社会或者工业社会的变革来的更为彻底,更为激烈,而且最要命的是,速度要快得多。

    也许明年腾讯就可以搞同样的一个会议,可能有更多的证据拿出来加速度,极高的加速度,我们都赶不上。所以,我很希望我们的,包括共识网、包括炎黄春秋,我们视野可以放大一点儿,引入这一类的科技与历史变革的东西。历史学现在已经兴起这方面的研究,把技术作为主要的变量来分析文明史的变革。

    以下为谢文发言及王俊秀总结实录:

    谢文(中国互联网发展重要参与者,知名IT评论人):我们这个版块有两个主题词,一个叫“大数据”,一个叫“社会变革”。抠概念,什么是数据?数据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不客气的说,或者很惭愧的说,全世界没有一个被5%以上学者认同的数据定义。每个不同的行当都会说数据是物质,但看不见摸不着。说数据是非物质或者叫精神,好像也不对,它是客观存在,有没有我们人,数据都在那儿。我个人是倾向于数据是物质的属性之一或者叫物质的组成部分。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么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物质一定有它的数据形态的存在,物质一定有对应的东西。

    我们刚才听到从微观的DNA,大到商业活动以及社会,它都可以数据化。所以,我把大数据定义成这个世界忽然之间就在我们眼皮底下。大概201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正在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和加速度数据化。我们下面有一个东西,天上一定有对应的数据化形态存在,当这个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比如说50%,那我们就有两个宇宙,两个世界,两个地球了。一个是物质化的,一个是数据化的。当这个东西形成以后,咱们先不要讨论价值取向,谁能够在数据化的世界宇宙当中发现规律,想出办法,他一定能够效率更高,速度更快,在竞争中更有优势。我把这个叫做大数据,这个大趋势、这个大变化,或者我们现在用得更多的词儿叫大数据时代正在开始。

    有多快?我们有个现成的例子,有人把现在的美国轰炸伊拉克的ISIS极端组织的行动叫做第三次伊拉克战争。我想我们在座的都经历过前两次,第一次伊拉克战争老布什出战,美军投的炸弹中只有7%是激光制导导弹,指哪儿打哪儿,剩下的还是笨炸弹,定位,然后地毯式爆炸;2003年,第二次美军投的炸弹90%是聪明炸弹,是精准的。今天的战争刚刚开始,我们看到,基本上是以无人机精准轰炸为基本的战争形式,辅之以智能战机,也基本上用的同一个办法,尽可能的获取数据,这种数据包括地理的、军事的、人员的、火力的、政治的、经济的,等种种数据,然后建立模型,然后用一个数据终端、无人机数据终端,跟咱们PC、手机没什么区别,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看报纸上说,尤其环球时报作为标题,底下的恐怖分子说有种你下来咱们人对人打,没有这回事儿。

    假如还有第四次伊拉克战争,那时候,可能战场上就没有人了,全是机器人。所以,战争的形式发展到最后,可能数据化战争就会出现。你有多少T的数据,我有多少T的数据,你的数据发得多快,模型是怎么回事儿,要么联合,要么我们投降。这就是由大数据引发的战争形式这一类的社会变革。我们今天听了好多其他领域引发的社会变革,如果再往下推就很简单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利用机会不是均等的,进程不是等速的,是因国家而异、因社会形态而异。只有两条路,要么你改变你的社会,去追上别人的速度,要么你就变成大数据时代的殖民地。

    过去20年,我们讲中国互联网20年。我们庆祝了没多久,遵从美国标准至少30—35年了,商用,有一个数字,世界的英语普及率增加了一倍,就是因为计算机、互联网这一套东西的使用,使得英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过去我们都说西方社会,现在西方的概念不成立了。现在是美国及其他,欧洲,包括英国、德国、法国这一类的,曾经勉勉强强也算是大国的,在互联网时代基本上是被美国殖民了,这个时候你不跟就变成空白,比如我去过的朝鲜、古巴,他们是政治原因拒绝互联网;或者马达加斯加是因为经济原因没有互联网。剩下的中国现在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互联网大国,但是不能以此类推中国可以在大数据时代依然是仅次于美国的大数据大国。

    从近两年来的态势看,中国很有变成大数据殖民地的可能。至少是我们在互联网时代与美国非常的近距离,3—5年的距离,目前被拉大到十年以上,差不多一个时代了,一代人的差距,现实的危险是非常大的。微信、微博被封杀,我们知道仅微信的公众号就被杀掉320万个,这是世界大战级的屠杀。其他方面很多很多,这些合起来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个逻辑上的推论,任何阻止、迟滞、干扰大数据到来的社会组织、社会机构、社会机制、社会结构,你都要主动的、被动的,或者是粉碎式的改变,后面是不是隐含有社会规律我不知道,但是我们看得见,摩尔定律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层次也是成立的,不断加速。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用不着举那些具体的社会变革或者是生产方式变革或者商业社会。

    从根本上来讲,我是相信我们这一代人差不多是1960年代上下这代人应该看得到,赶得上,甚至可以说参与又一次生死攸关的大抉择、大搏斗。假如现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的主旋律是从物质变数据化的话,那大数据时代这个主旋律的下半曲则是从数据变成物质。从数据变成物质已经开启,比如在我们行当以3D打印为代表的,你给我数字,你给我一组经过加工研究过的数据,我就可以把它还原成相应的产品或者是物质状态的东西。这个下半曲按现在看速度是非常快了。上至飞机,下至心脏、血液、细胞,只要给了数据都可以打印出来。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正在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和加速度数据化,当这个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就有了两个宇宙两个地球:一个是物质化的,一个是数据化的。”8月14日,2014夏季腾讯思享会“中国说”在北京正院公馆举办。中国互联网发展重要的参与者、评论人谢文参与了主题为“大数据与社会变革”版块讨论,他指出,“谁能够在数据化的世界宇宙中发现规律,想出办法,谁就能效率更高,速度更快,在竞争中更有优势。”“任何阻止、迟滞、干扰大数据到来的社会组织、社会机构、社会机制、社会结构都要主动的、被动的,或者是粉碎式的改变。就中国目前的情形来说,很有可能沦为大数据时代的殖民地。”

    来自信息社会研究所的王俊秀先生作为嘉宾主持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大数据一方面是所有的物质变成数据,另一面是所有的数据都还原成物质,这个进程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数据共享”,一个是“全球数据的流动性”。但这两点在目前的中国都是有问题的,这是中国转型为大数据时代的悲剧性消息。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