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几年前,美团和饿了么的内部人士就评论,“(同城零售)这一仗迟早要来”,只不过现在美团的对手已经从饿了么换成了京东。
同城零售业务在美团的名称是“闪购”。2020 年底,美团到家事业群闪购事业部被拆分为三个独立业务部:闪购、医药和团好货;9 个月后,美团把集团战略从 “Food + Platform” 升级成了 “零售 + 科技”,闪购也成为了“美团优选”外,给美团带来最大增量的业务。
京东的动作则在最近一年逐渐加快。去年11月京东app上线“附近”频道,整合了旗下所有到家资源,在完成对达达集团的并表后,今年3月京东成立“同城购业务部”,独立于其他事业群,拥有极大自主权。
2021 年,美团闪购实现了 600 – 700 亿的 GTV(交易金额)。这年秋天,负责人肖昆在闪购零售大会上发言称,同城零售五年后的市场规模是 1 万亿,美团要拿下其中的 4000 亿。
现有市场的巨大存量,还没有让京东和美团进入剑拔弩张的地步,但彼此的渗透却已经开始。美团闪购开始补足自己的3C短板,京东小时购则举全集团流量深耕行业。
2022行之过半,两家巨头在各自业务上的进展到底如何了?他们又有哪些差异化的打法和策略?这里有我们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一、美团闪购:GMV增速依旧,供给还需努力
上半年疫情反复拖累了美团的到店和外卖业务,但对闪购的影响却并不明显。
了解到,一季度闪购(包含医药,占总订单的20%左右)的日均订单大约在380-390万左右,二季度为440-450万,对应的日均GTV则分别在2.8亿和3.5亿左右,粗略估算其上半年的GTV在570亿上下。
如果按照年度1000亿的目标看,闪购的业务进展还算顺利。因为三季度是闪购的旺季,内部人士预估,到Q4日均500万的订单目标也有望提前完成。
与餐饮外卖相同,闪购的佣金同样包含基础服务费和履约服务费,整体在10%出头,但要低于餐饮外卖的变现率。有内部人士透露,目前闪购的客单价大概在70元上下,每单大约有2-3毛的收入,但算上总部的摊销、营销等成本仍然处于盈亏平衡线以下。
二、京东小时购:集团资源加持,牢抓KA商家
如果追溯历史,京东或许是最早入局同城零售的巨头之一。
内部孵化的O2O项目京东到家,就是这一业务的雏形。只不过后来剥离与达达合并,直到上市。但风云变化的同城零售市场让京东蠢蠢欲动。短短半年内,从app上线“附近频道”,到控股达达,再到推出“同城购业务部”,相比以往京东这一次效率极高。
此前获悉,在7月初的集团战略会上,同城购业务部正式提出了未来几年的战略目标,概括为“一大三小”——“一大”即为发力同城零售,“三小”则为深耕外卖、到店综合服务以及家政领域。
尽管战略会各高层意见不一,但作为牵头者——京东集团CEO徐雷和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对此都期待甚高。一位内部人士就评价,“作为上任后主推的第一个项目,老辛非常希望(同城购)能做好”。
目前,同城购业务仍然以京东到家为主体的,3000多人的团队也以京东到家原有团队搭建,此前解散的京喜事业群的100多名员工近日也在陆续加入同城购业务部。此外,据36氪未来消费了解,原京东Y事业部总裁、京喜事业群产研负责人也于近日加入同城购负责产研,向业务总负责人何辉剑汇报。
从体量看,目前京东到家(下称京东小时购)落后美团闪购并不太多,日均订单在100万上下,上半年完成300亿左右的GMV,年度目标则是600-700亿,进展同样顺利。
因为在3C品类上的强势,京东小时购的客单价要远高于美团闪购的70元上下,大概在200元左右,即使抛除3C品类,其客单价也在100元左右。商超在小时购的GMV占比中超过一半,其次为3C品类。闪购的GMV占比最高的三大品类则为商超便利、水果果切以及医药健康。
一位京东到家内部人士表示,同城购今年的目标就是“以京东小时购为主导,拓展更多的供给和品类,做更多的下沉市场。”
供给的拓展一方面来自于京东资源的整合。去年11月京东app正式上线“附近”频道,除京东到家原有的线下资源外,京东旗下的七鲜超市、各类家电专卖店以及酒类直营店等都纳入其中,现在小时购的门店供给已经超过18万家。
总体来看,美团在标准化和可复制性上更强,京东则在定制化上做的更好一点,二者风格的差异决定了供给的差异,这也将在后续影响二者业务的走向。
<(..)是国内知名商城系统及商城网站建设提供商,为企业级商家提供零售商城、B2B2C多用户商城系统、社区团购、微信分销系统、小程序商城、商城系统等多端商城网站建设解决方案>
申明:本网站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网络编辑,如有侵权及时沟通删除,来客电商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