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全球与区域研究所所长、著名国际政治经济学家阿丽塔·纳里卡尔在《全球政策期刊》发文称,当前,美国对包括盟友在内的多个国家恣意挥舞制裁大棒,全球多边贸易体系陷入困境,国际舆论虽一致将此归咎于美国总统特朗普,但造成今日困局的背后有其深层次复杂原因。
一、特朗普一手制造国际贸易困局
一是大打贸易战。特朗普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直言,“贸易战是个好东西,而且很容易打赢”。声称出于安全考虑,美国对中国敏感企业实施了投资限制,并宣布美国计划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巨额关税。随后,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和盟国都实施了类似威胁,并引发了来自不同方面的一系列报复和反制措施。它没有对中国、加拿大、欧盟和世贸组织其他成员国就贸易问题提出申诉,也没有选择走法律程序,而是绕过了国际组织直接开战。
二是架空国际多边机构。特朗普从未回避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指责,他还冒着瘫痪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风险,否决了本应由7名成员组成的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填补空缺席位。2018年底,特朗普将世贸组织描述为“有史以来最糟糕的贸易协议”,并威胁说,如果世贸组织不“好好干”,美国将退出该组织。
二、贸易霸凌行为并非本届美国政府专利
然而,单凭特朗普政府的激进立场,就把当前国际经济的问题都归咎于他也是不全面的。特朗普虽然一直强烈质疑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贸易政策本身的保护主义链并不是新生事物,类似的行为模式在往届美国政府中也有迹可循。首先,贸易保护早已有之。早在2007年,当时还是参议员的巴拉克•奥巴马就作为共同提案人提出《爱国者雇主法案》,该法案的条款与特朗普今天公开发表的一些声明如出一辙;其次,关税大棒谁都喜欢。同样,特朗普也不是近年来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钢铁进口采取强硬措施的第一位美国总统,奥巴马政府于2016年对中国的钢铁进口关税提高了5倍,并在世贸组织提出16项对中国的质疑和指责;最后,甩开世贸更非首创。摆脱多边主义也不是特朗普的发明,奥巴马政府通过推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所谓“大区域”也暗含着架空世贸组织、另起炉灶的考量。
三、探究美贸易霸凌行为深层原因
作者认为,当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架空和无视世贸组织等多边机制,并不完全是某届政府或领导人的个人好恶、异想天开,背后有国内和国际深层次原因。
首先是转移国内矛盾。美国有相当一部分选民认为全球化的利好时代已经过去,他们将社会不平等加剧、个人所面临的失业和工资下降等国内问题归咎于国际贸易成本的上升。作者直言,民众有抱怨很正常,这些问题本可以通过技术变革和全球化经济行为实现利益和福利的优化分配加以解决,但实际处理过程中,贸易问题往往成为“替罪羊”,把责任归咎于其他国家,“打打嘴炮”,这样操作起来最简单、零成本。而且,进口管制比技术变革更容易操作,“见效”快,因此往往更受美政府青睐。目前的美国政府非常有效地利用了这种社会不满情绪,未来,不排除其将国内社会问题与全球贸易治理进一步捆绑,强化舆论煽动。
其次是打压新兴大国。以“金砖”国家特别是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逐渐崛起,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多边组织中的经济、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因此国际上对这些新兴国家承担更大责任的期望值也相应上升。对此,美国等老牌强国当然不会坐视不管,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和贸易打压行动便是当前美国对中、印、俄等国的一种本能反应。